撰稿:贾永
日本投降了!
1945年8月15日,星期四。这一天,美联社向全球发出这样的电文:“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
中美英正告日方: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1945年,农历鸡年,雄鸡一唱天下白。中国的抗战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开始向侵华日军展开局部反攻。
滇缅战场,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一雪两年前兵败野人山的遗恨,缅北、滇西大反攻,歼灭日军4.9万余人,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苦战热带丛林,10万远征军以死伤6万人的巨大代价,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同一时期,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控制了通往日本的门户。3月9日夜,美军334架携带燃烧弹的B-29轰炸机直扑东京,日本皇宫以东26.7万多幢建筑在冲天的火光中付之一炬,“整座城市像被塞进烤炉”。
这年4月9日,强弩之末的日军孤注一掷,以8万重兵发动“芷江攻略战”,企图夺取芷江空军基地,以减轻中美空军对日本的威胁,史称“湘西会战”。
最后的疯狂换来最后的失败。湘西会战,3万余日军被歼灭。从芷江起飞的400架中美战机,成了日军的噩梦。从此,日军本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的战役。经历了将近14年的浴血鏖战,中国战场转入全面反攻。
那个春天,欧洲战场捷报频传。5月8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6个月前的同一天——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已经无条件投降。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阵营,只剩下日本还在垂死挣扎。
7月26日,在被盟军占领的德国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3个重要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正告日方:“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放弃了最后的机会。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当天,接替因病去世的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3个月的杜鲁门,作出一个重大决定。
8月6日上午,一架序号为44-86292的B-29轰炸机驶过广岛上空,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
执行这一任务的美军飞行员叫保罗·蒂贝茨。起飞之前,他把战机命名为母亲的名字“艾诺拉·盖伊”。活到了92岁高龄的蒂贝茨从未后悔当年的行为,他坚信那是“为尽快结束杀戮”所采取的正确行动。
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同一天,中苏边境大雨滂沱。150万苏联红军从三个方向,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迎来最后的黄昏,一面面“太阳旗”坠落在泥泞的黑土地上。
黑龙江海伦市海南乡,孙成有烈士的墓碑上,刻着一个醒目的日子:1945年8月9日。
这一天,是立秋后的第二天。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此前转移到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教导旅700多名官兵提前空降到牡丹江、海拉尔、满洲里、佳木斯等地,配合苏军作战。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记载,战后归建的只有362人。其他的官兵与孙成有烈士一样,倒在了黎明到来的时候。
也是在这一天,延安,毛泽东在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红军老战士王扶之回忆说,那段时间,八路军连打胜仗,日本鬼子的末日到了。
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苏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形成了对日军的包围态势。
四面楚歌的日本已经看不到一丝获胜的希望了。
日本天皇在即将亡国的关头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同样是在1945年8月9日,东京经历了最为漫长的一天。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夜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44岁的裕仁天皇终于在日本即将亡国的关头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这样的结局,从日本选择军国主义道路,选择与正义为敌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任何邪恶势力都无法摆脱的历史宿命。
8月10日6时,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4国。战时的中国陪都重庆,首先传出日本将要投降的消息。初秋的山城一片欢腾。
在沦陷区南京,伪“中央广播台”的两位技术人员谭宝林和苏荷先收听到了重庆广播。当时的南京还处在日伪统治之下,每天必须播放东京广播电台的华语节目。趁着日本主管不在,两人让发射台晚上8时悄悄改播日本即将投降的电讯。
尽管日本已经发出了投降照会,但日本的一些战争狂人仍在叫嚣继续战争。当时在中国的日本侵略军还有128万人。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就是主张继续战争的死硬分子,他从8月12日至14日,曾在3天之内3次发出所谓主张维护国体的电报,令他的队伍抱所谓‘玉碎之决心’。”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南京中山北路32号,冈村宁次率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全体人员,集合在广场前聆听天皇“玉音”,直到广播结束,还目光呆滞地站在烈日下。
“八一五”之夜,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之夜,四万万中国人的不眠之夜。泪水与欢笑,洒满了每一寸获得独立与自由的土地。
在遭受日本奴役14年的东北,突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满大街都在呼喊:“天亮了!”抗联老战士李敏曾经回忆:“冯仲云起草了日本投降的广播稿,由我播出。抗联队员听到光复的消息,都哭了,使劲往天上抛东西……”
在敌后抗战的心脏延安,毛泽东挥笔写下14个大字:“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命令冈村宁次及其所属一切部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投降。
火把照亮延河两岸。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来到游行的队伍中间,游行的群众捧起大碗向他敬酒。彭德怀深情地说:“我接受大家的酒,让我们一起为那些死难的抗日壮士和为中国独立自由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友人献上这碗酒吧!”他双手托碗,庄重地将酒洒在了黄土地上。
整整80年过去,抗日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6岁时,所亲历的那个难忘的日子:“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驻地,战士们彻夜欢庆。妈妈拉着我的手,随着人流来到‘本斋亭’。突然,欢呼停止了,战士们默默地摘下军帽肃立致哀,为他们敬爱的司令员,也为千千万万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中国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将近20万次,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728名;新四军牺牲的团副参谋长、政治处副主任以上干部323名;华南抗日游击队牺牲的团和大队以上干部171人;东北抗联牺牲的团以上干部250人……
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
一纸降书落芷江。刚刚经历了中国战场最后一场大会战的湘西小城芷江,在1945年8月21日这一天,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8名日方洽降代表飞抵芷江机场,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美军有关人员举行洽降会谈。
芷江城里搭起了一座座上悬“胜利之门”横幅的松柏牌楼,老百姓沿着机场一直排到了县城的大街上。面积4282亩的芷江机场,盟军远东第二大机场,那是近5万湘西民夫肩扛手抬筑就的机场,是上万亡魂用年轻生命铺就的跑道。
今井武夫用“内心充满了绝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来形容当时的情景:“一路上穿过了好几处像是在庆祝胜利的牌楼,中美两国将士互相竖起食指和中指做成表示胜利的‘V’字,战败的我们犹如被一道黑暗的墙壁隔断了前途,绝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是不能消除净尽的。”
洽降过程中,今井武夫说是来交涉停战问题的,遭到了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将军的严厉训斥。萧毅肃指出,所有侵华日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地点向中国军队投降。
芷江受降纪念馆,陈列着一张历史照片:今井武夫一行走出会场时的时候,一副垂头丧气的表情。
9月2日上午,曾在硫磺岛、冲绳岛登陆战中立下战功的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静静地停泊在东京湾。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依次签字。
当重光葵拖着那条13年前在上海被炸断的残腿,步履沉重地走下“密苏里号”时,上千架庆祝胜利的盟军战机,从东京湾上空呼啸而过。人们发现,那一刻,重光葵的手杖从他的臂间滑了下来。
一片降幡出石头。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日方主要代表被要求剃光头。冈村宁次用双手捧着投降书,低头展阅,签字盖章……井武夫今后来说,“作为战败国使节,我们等于铐着双手在中国投降。”
受降仪式只有短短15分钟,中国人民为了这一刻奋战了整整14年。
从“九一八”事变奋起抗击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辟东方主战场,直到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写法。
抗日战争,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毛泽东说,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聚富配资-聚富配资官网-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