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读者,先直戳痛处:这文章太 “客气” 了 —— 既没撕破 “青春风暴” 的假象,也没说透六连败背后的体制病灶。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每次都用 “交学费” 当借口,用 “未来可期” 掩盖烂根。
所谓的新血,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
7 月 7 日龙仁龙体育场的记分牌,把所有粉饰都打回原形。0-3 的比分,比 2019 年亚洲杯的 0-2、2022 年世预赛的 0-3 更刺眼 —— 因为这次我们派上了 13 个 00 后,号称 “换血重启”。
可现实呢?8 分钟被李东炅轰开球门时,18 岁的王钰栋还在禁区外愣神;朱玟奎头球破门瞬间,19 岁的蒯纪闻连回追的脚步都慢了半拍。韩国队 35 岁老将能在高强度对抗中完成头球摆渡,我们的小将却在简单传递中频频失误 —— 这哪是年龄差距,分明是训练质量的天堑。
13 个 00 后里 10 个来自中甲中乙,中超主力仅 3 人。当 K 联赛球员场均跑动 112 公里时,我们的 “新星” 在中甲场均 101 公里的节奏里混日子。足协拿 “年轻” 当遮羞布,可球迷看得清:这不是青春风暴,是青训注水后硬推的 “残次品”。
六连败的病根,何止是 “怕韩国”
有人说 “恐韩症是心魔”,可看看数据:韩国队 15 次射门 7 次射正,我们 5 射 0 正;对方用同一套边路传中战术三次得分,我们的防线连基本的补位都做不到。这不是怕,是真的菜。
联赛的虚假繁荣早该戳破了。K 联赛对抗成功率 54%,我们中甲 42%—— 当球员在低级别联赛靠 “养生踢法” 混资历,到了国际赛场连球都停不稳。更可笑的是,高天意罚任意球时三个队友集体越位,这种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球员,居然能穿上国家队战袍。
战术训练更是自欺欺人。韩国队后点包抄的套路用了三次,我们的教练组在场边喊破喉咙也没人去补位。久尔杰维奇赛前说 “研究透了对手”,可场上球员连对手的跑位路线都读不懂 —— 这种 “纸上谈兵” 的战术准备,比输球更丢人。
别再拿 “未来” 骗自己了
六连败、零进球、丢 13 球,这些数字早该让我们清醒:青训不是喊口号买外教,是要让孩子在 12 岁前练熟 5000 次传球;联赛不是靠资本堆明星,是要让每场比赛都有 K 联赛的强度;足协不是搞 “换血表演”,是要承认自己连基本功都没抓明白。
作为球迷,我们忍够了 “下一场会更好” 的画饼。现在只想问:
当中甲球员都能进国家队,中超的水平到底掺了多少水?
青训报告里的 “进步”,敢不敢拿实战数据说话?
换了三任教练还在练 “边路传中”,战术改革是不是骗经费?
来投个票,说说你最想骂的是哪条:
[单选] 国足溃败,根源在哪?
A. 青训全是注水数据
B. 联赛成了养老院
C. 教练组只会甩锅
D. 足协根本不懂足球
(别再用 “未来可期” 骗自己了,投票说出真相)
聚富配资-聚富配资官网-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